第一点,从汉朝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起,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把儒家文化放在首位,就是因为这儒家文化讲究的是忠君爱国,在当时宋朝也不例外,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在大多数好汉心中,所以大多数人是不愿意造反的。而且在当时人人都看中名头,无论是地方将领还是朝廷将领一句贼寇就让好汉们恨不得生啖汝肉,我想没有人想背上一辈子贼寇的骂名。
第二就是梁山成分的问题,梁山上下大致可分为三类,军官派,如关胜呼延灼之辈,在上山时宋江都是打了包票的:老哥你到梁山上好好干,咱们只是暂时落草,到时候肯定还要回归朝廷的!一刀一枪,博得个封妻荫子,岂不美哉?第二类为土匪派,如梁山老派(王伦晁盖时头领)三山之流,大都是土匪啸聚山林,无法进入仕途,又懒得做正经生意所以跑来当土匪。这群人没有什么远大理想,大都随遇而安,当然如果给他们官做,自然是不做白不做。第三就是逃难派如宋江卢俊义林冲等人,好好的生活,因为杂事,不得不上梁山。但是毕竟仕途对他们的吸引力还是太大,他们更不会对于眼下的生活过于满足。所以,梁山大部分人都还是倾向于诏安的,除了一两个刺头但也阻挡不了大势。
第三,宋江和吴用的方向决定了以后只能诏安。整个水浒是黑社会性质的,而不是和三国那样有目的的攻占城池,发展领地。梁山中期发展迅速,经常攻城略地,但是目的不是为了借粮就是为了报仇,而当攻陷城池之后既没有驻扎军队,也没有发下安民文书,得到好处了就班师回俯。所以尽管鼎盛之期达到十万之众,但是始终只窝在一个小小的梁山泊之中,资源毕竟是有限的,如果朝廷下狠劲攻打梁山,哪怕你梁山兵多将广,还是招架不住的。所以自然成不了过大的气候。
第四,宋朝当时奸臣当道,皇帝昏庸,国力空虚。但是国家经济甚至比唐朝还要发达,虽然对外败仗连连,步步退让,但是对于梁山泊这个弹丸之地还是有能力收拾的。梁山前期对阵的都是地方官府,能力有限,故百战百胜。而到了后期朝廷派遣高俅童贯之流携天兵前来征缴,正值壮年的教头林冲和八十的老梁王焕七八十回打个平手;五虎呼延灼和大将韩存保从马上打到水里,衣服武器都打没了,还在赤手空拳过招,要不是没羽箭张清来了俩人非得淹死到河里。所以说朝廷还是有实力整梁山的,只不过派来的军事头领高俅童贯带兵水平太次,又没有卓越的军师指挥,所以才吃了败仗。
第四,当时宋朝经济繁荣,虽然贪官多,但是老百姓的生活也还说的过去,没有太多说是因为朝廷或者贪官才活不下去的难民。既然生活过得还不错,就没理由跑去造反,整天刀口上舔血谁受得了。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打土豪分田地之类的口号了。所以说即便宋江反了,得不到群众的支持,只靠十万地方军如何跟八十万正规军抗衡?要说宋江还是点背,方腊在南方天高皇帝远的,即便造反了,对于朝廷危害也不大,而山东离开封也就几百里,皇上不先搞他搞谁?
第五就是诏安的途径有问题,他通过宿太尉和李师师上位,却直接绕过了宋徽宗身边的红人蔡京和高俅,所以这两人背后捣鬼那是肯定的。
第六就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点,这本书涉及到神!所以说每个好汉上山都可以用一句"一者上应星宿,二者脾气相投"来解释。同样,宋江诏安也可以理解为是九天玄女娘娘等一系列神仙的安排,对一百零八魔君报效宋朝的安排。
总而言之,我个人认为宋江的诏安在方向上是完全正确的,与其死在朝廷的铁骑之下不如报效祖国,这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志向。只不过他没有料到奸臣的副作用是那么大而已。所以宋江诏安这个意识并没有错,而失败的结局只是因为计划的失误罢了。